查看原文
其他

我国首位数学教授、1934年海宁大旱、100年前的海宁火车站……让我带你回忆百年光影里的真实故事(含福利)

2017-07-07 在线海宁

你见过我国首位数学教授吗?

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

你知道他的传奇一生吗?

老照片是鲜活历史瞬间的永久凝固,

是能记录会表达的特殊物件。

在海宁市博物馆上展的一场老照片展,

不仅能告诉你李善兰先生就是咱嘉兴海宁人,

还能让你看到他的真实风采。

跟着我们的镜头一起走进百年光影里的真实故事吧!



你见过我国首位数学教授吗?


李善兰(1811~1882),近代科学先驱、大数学家

坐在一群人正中间的这位体形微胖、身着长袍罩衣面容和蔼的老人,就是我国数学史上的第一位教授李善兰先生。


李善兰

1811年生于海宁硖石,自幼聪颖,9岁那年在私塾里无意拿到《九章算术》,偷偷来看,沉迷其中,竟无师自通地把书里的246道应用题都做出来了。


14岁时,他又自学弄懂了欧几里得《几何原本》的前六卷,数学造诣日趋精深。


到省城杭州赶考后名落孙山,可他满不在乎,依然醉心钻研数学、天文学、植物学等自然科学。他40岁前没有离开过家乡,但其早已声名在外。


1862年,李善兰被大名鼎鼎的曾国藩邀入安庆军械所“兼主书局”,并同化学家徐寿、数学家华蘅芳等人一道经常进行学术讨论,积极参与洋务新政中有关科学技术方面的活动,深得曾国藩赏识。


1864年曾国藩攻陷太平天国首都天京(今南京),李善兰等也跟着到南京继续钻研数学,并先后在曾国藩、李鸿章的资助下出版了影响深远的数学著作。


清末首所官办外语专门学校——京师同文馆于1866年添设天文算学馆时,李善兰被广东巡抚郭嵩焘上疏举荐为天文算学总教习,但此时的他忙着在南京整理出版著作,两年后才北上就任,转向于数学教育和研究工作。

据载,李善兰在京师同文馆教授的学生先后有百余人,诸生以学有成效,或官外省,或使重洋,在传播近代科学特别是数学知识方面都起到重要作用。


李善兰1882年过世后,归葬于家乡海宁东山下。


你知道贾祖璋是海宁人吗?


贾祖璋

贾祖璋与金幼霞结婚照 

贾祖璋1901年生于海宁黄湾,海宁名门贾氏之后(西汉著名政论家、文学家、长沙王太傅贾谊之后),是著名生物学家、科普作家。在黄湾度过了美好的童年,家乡的稻田桑园花鸟虫鱼都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影响着他后来的科学小品写作。

1915年,从海宁黄湾初等学堂毕业,考入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继续读书。毕业后,贾祖璋一度回到家乡海宁,在海宁长安高级小学、袁花高级小学教授国文、自然等课程。


1924年,他又考入上海商务印书馆仪器标本实习所,开始了专业的生物研究和写作。


抗战爆发后,贾祖璋在桂林、温州任教师。


1940年,他曾用暑假回海宁接妻小,途经浙南遇战事。


抗战胜利后回开明书店任编辑。


1950年随开明书店迁往北京,他主编《进步青年》杂志,担任起了中国青年出版社的副总编辑


你见过120年前的结婚照吗?


硖石老人朱家齐捐赠


带有人影的玻璃干版


朱家齐老人向海宁档案部门捐赠这张老照片的玻璃干版底片时已经退休。据其回忆,他自小就在家中看到这块“怪玻璃”,但弄不清怎么回事,到后来才知道这是他的祖父祖母1898年结婚时所拍摄的结婚照。


摄影技术是19世纪中叶从西方传入中国

19世纪五六十年代,摄影还采用‘湿版法’在玻璃底片上定影,到1871年英国医生马克多斯发明‘干版法’后,人们才开始在玻璃干版上定影,直到后来柯达胶片问世。玻璃干版定影是摄影史的一个重要阶段,由玻璃干版记录下的这张老照片,从摄影技术发展的角度来说也是非常珍贵的。


你能想像民国廿三年大旱吗?


民国廿三年大旱

当年旱情到底旱到什么程度?千言万语不抵当年拍摄的一张照片。照片中,有位削瘦而面目黧黑的老人,两眼无光地站在一个遍地干涸的桥洞下,笼罩在他身边的阳光还非常强烈,以至于老人身后的地面,留下了非常清晰的影子。


1934年海宁大旱,连续83天没有下雨,连续晴热高温让海宁河干井枯,新仓到硖石可从河底一路步行,百姓庄稼颗粒无收,不少群众生计顿绝,或铤而走险结伙抢米,或难耐煎熬绝食自杀,绝对不是无稽之谈。


横荡湖之早留照


长山桥横荡湖干早留影


灾难无情人有情,即便在那样的大旱中,海宁人民还是团结起来,想方设法地开展救灾。徐申如、许行彬等等当地乡绅纷纷向灾民伸出援手,捐款赈灾,施粥救急,寻找水源。


你知道最轰动上海的灯会吗?


潮文化、灯文化、名人文化是众所周知的“海宁三大文化”。历史悠久的硖石灯彩已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与之相伴的海宁硖石灯会也声名远播,影响深远。


小放牛灯(沈松年制作于1934年)拍摄地就是现今海宁南关厢

采莲船灯


你见过100年前的海宁火车站吗?


100年前的海宁火车站

1910年徐骝良出席万国铁道会议后的合影照

时过百余年,仍在运行的沪杭线已经成为一条非常重要的交通枢纽,穿越时空的硖石站真实风貌和徐骝良的真实风采,亦令观者感慨万千。


徐志摩东山墓地你见过吗?


小朋友与徐志摩墓

你可曾知晓,徐志摩最先的墓地并不在西山,而在海宁东山。这次老照片展中,一幅《小朋友与徐志摩墓》的老照片就清晰再现了上世纪40年代的徐志摩东山墓地。


徐志摩日记

墓本在东山,后来又怎么到了西山?海宁徐志摩研究会人士说,这主要是因为文革时期徐志摩东山墓地惨遭破坏,那里随后又建起化肥厂,“1983年,海宁市政府重建徐志摩墓,邀请陈从周先生到硖石主事,重画图纸,遂改建在西山。墓葬形制大小和原墓差不多,但墓中已无志摩骸骨,放了《徐志摩年谱》,墓志由陈从周题词,蒋启霆书写,王运天篆刻。”


浙江潮八堡处(摄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浙江海宁大潮(摄于二十世纪三十年代)

海宁潮 一线潮(摄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 

1906年夏,蒋百里与友人在日本合照

1919年,中国欧洲考察团在巴黎的合影

(左二为蒋百里、左三为梁启超、左四为张君劢)

1929年3月19日,印度诗人泰戈尔访问上海时在蒋百里家中与众人合影

(中排右三,右二为徐志摩,二人中间为胡适)


深度手记


老照片是过往岁月的永恒定格、鲜活历史的真实写照。海宁市在撤县建市30周年举办的这场“百年图志——海宁市档案馆馆藏老照片展”,按历史事件、灿烂文化、实业纪录、城乡风貌、百姓生活五大篇章,全面展示了海宁自19世纪70年代至1987年海宁撤县建市这100多年的海宁历史面貌。它记录了那个年代的人事、景物,更寄托着人们情感,表达着人们的思想。

在展的这275张老照片,是从海宁市档案馆馆藏的3万多张老照片里反复筛选出的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精品。而海宁市档案馆的馆藏老照片,主要来源于党政机关、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热心市民的勇跃捐赠。这次展览是海宁市档案(史志)部门首次举办的如此规模的老照片展,唤醒了人们对过往岁月的美好记忆,也将激励人们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为档案馆馆藏的重要组成部分,老照片所承载的历史文化信息往往越随着时间的推移越发熠熠生辉,并在很多方面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很多老照片尚在民间,但民间往往不具备恒温恒湿等馆藏条件,档案部门也希望更多的民间人士能将老照片捐赠到档案部门,让它们更好地发挥作用。我们期待着,更多的老照片能复活过往岁月,照亮美好未来!


来源:南湖晚报(ID:nanhuwanbao)、海宁市档案局(史志办)

评论有奖


我们将在本文下面留言者抽取2名获得各获得传奇奢华电影院电影票一张

截止时间:7 月 8 日下午1:00

精彩内容

都在发!这段时间的海宁不再叫海宁,它拥有两个洋气的新名字!

海宁9所驾校驾考合格率最新排名公布!最高原来是这家

【胆大包天!】嘉兴一小伙居然骑着共享单车到处转悠就为了去碰瓷……


领导说了!

你点一个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评论一条,小编的工资就涨1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